行业新闻
MLTY.COM:重庆钢铁(601005)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发布日期:2025-04-09 22:47:33访问量: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重庆钢铁(601005)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2024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需求低迷、原燃料价格高位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钢铁行业呈现“供给强于需求、利润持续承压、转型加速推进”态势,行业整体盈利空间大幅收窄。在此背景下,本集团全年利润总额-32.92亿元,同比减少15.47亿元。

  1.外部市场持续劣化: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期,市场震荡幅度持续收窄,2024年钢铁市场运行态势较2023年明显趋弱,产品购销价差显著降低,购销价差较2023年降幅超13%,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2.短期内部调整成本:2024年一季度,三峡大坝检修导致物流受限,为保障大坝检修期间的生产稳定,公司战略备货,提升原料库存水平,后因二季度钢材市场超预期下行,造成该部分存货跌价损失;2024年7月25日-9月2日,公司组织为期39.4天、涉及8条产线的系列年修及技改工作,检修期间产量规模降低、维修费增加,影响当期利润减少,虽短期影响产量,但为长期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3.长期资产减值损失:2024年钢铁行业持续走低,公司经营亏损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过程中安排部分产线待产,预计部分产品短期内市场不会大幅改善,公司识别出了减值迹象,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对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委托中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长期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评估以提供价值参考。根据测算结果,公司2024年长期资产减值金额(不含固定资产报废减值)为10.06亿元。

  2024年面对钢铁行业的严峻形势,公司以“算账经营”为核心,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克服上述原因,通过系统性改革和精准施策实施了一系列减亏措施。

  1.公司持续推进成本削减计划,深入推进降本挖潜工作,实现工序成本削减,增利3.82亿元。一是优化用料结构,提升国内混矿比例,提升含铁资源使用,全面支撑铁水成本降低;二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4年自发电率90.63%,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三是严格控制费用,深度剖析各项费用,重点清理和压降费用,2024年吨钢费用(不含人工折旧)同比降低7%。

  2.产品结构优化,敏捷调整。一是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优化品种结构,调整板卷与长材比,板卷比例提升至95%,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热卷、厚板品种钢比例分别提升至45%、3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二是坚持终端化、近地化和资源流向效益化,厚板直供比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热卷直供比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三是加强策略采购降本,坚持极限低库存策略,推动结构降本与渠道拓展双管齐下,截至2024年底,存货资金占用较年初降低8.65亿,存货周转天数较年初减少2.80天;稳定骨架煤种资源,积极推进本地资源,强粘比降低8%,近地化资源比例提升9%;提高国内精粉配比,缩短矿石入库周期,减少跌价风险,四季度矿石当月入库占比由三季度末3%提升至年末36%。

  3.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工作再创佳绩。2024年试制新产品69个,新产品销售率13.03%;新增公司级科研项目22项,专利申请260件;完成国标、行标编制项目4项;申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9项及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项目;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2月,中国粗钢产量100509万吨,同比下降1.7%;生铁产量85174万吨,同比下降2.3%;钢材产量139967万吨,同比增长1.1%。

  2.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2月累计出口钢材11071.6万吨,同比增长22.7%。2024年钢材出口创2015年以来新高。1-12月累计进口钢材681.5万吨,同比下降10.9%。2024年钢材进口创2013年以来新低。

  3.2024年受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9.37点、降幅为8.38%。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05.22点,同比下降10.20点、降幅为8.84%;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0.58点,同比下降11.29点、降幅为10.09%。

  公司所属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热轧薄板、中厚板、螺纹钢、线材、钢坯、钢铁副产品及焦炭煤化工制品及水渣等。公司具备年产钢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线mm宽厚板生产线mm中厚板生产线mm热轧薄板生产线、双高棒、高速线材、棒材生产线。

  公司产线丰富、产品齐全,产品兼顾中板、厚板、热卷、长材等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机场、桥梁、隧道、船舶、城市高层建筑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在重庆及西南地区销售,契合西南区域市场需求,产品在区域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公司生产的船体结构用钢、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有4个产品荣获“重庆名牌”称号。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重庆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4年,公司成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2024年,国内钢铁行业仍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格局,行业整体处于磨底阶段,订单和需求持续偏弱,供给强于需求,而大宗原料价格仍高位运行,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影响购销两端市场价格不断收窄。

  为积极应对行业长周期下行风险,公司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意识,用“智能化”系统强化算账经营能力,强化边际和现金流管理,促进资源向高效益产品、高盈利区域倾斜,MLTY.COM实现市场与现场的有效衔接,倒逼制造能力提升。

  公司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建立精简、高效的生产运营方式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密切协同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负,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公司地处西南重镇重庆市,紧邻长江黄金航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沿海产业持续向西部转移”等诸多机遇,公司是重庆地区唯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产品主要在重庆及西南地区销售;公司具备自有原料码头和成品运输码头,物流条件优越,比较优势明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产线丰富、产品齐全,产品兼顾中板、厚板、热卷、长材等品种,与西南区域市场需求相契合,“三峰”产品在西南区域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与中建科工成都有限公司、中铁物资成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物资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广泛合作。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铁、钢、商品坯材产量分别为676.80万吨、758.29万吨、761.29万吨,铁、钢产量同比增长3.87%、6.57%,商品坯材产量同比降低25.53%;实现商品坯材销量759.94万吨,同比降低26.14%;实现营业收入272.4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92亿元。

  国内来看,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需克服一些不利因素,包括内需不足外需收缩。行业来看,2025年钢铁行业供给端将继续面临政策约束,工信部已暂停产能置换,新增产能受限,同时存量产能通过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优化。政策重点转向存量优化,2025年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强化绿色化、智能化要求,鼓励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预计行业并购加速,形成区域或细分市场龙头,减少“内卷式”竞争。

  公司以“传承民族钢铁血脉创造绿色美好生活”为使命,建设“美丽重钢,山水重钢”,致力于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钢铁业引领者,为社会发展贡献重钢力量。

  公司地处西南重镇,紧邻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以重庆为依托,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成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体系高效、生产技术领先、规模效益显著,成本领先,低碳环保,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具有市场主导地位的钢铁企业。“十四五”规划时期,公司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工厂,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竭力实现高质量绿色智造钢铁企业发展目标。

  面对严酷的行业形势,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对标找差、全面深化改革,以“四化”“四有”为纲领,以“深化变革,价值创造”为引领,深化算账经营,激活全员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市场拓展等工作,全面提升抵御行业“严冬”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2025年,公司计划铁产量667万吨、钢产量801万吨,材产量773万吨。

  (1)聚焦安全短板,强化安全管控,全面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2)创建能效标杆,推进绿色发展,打造节能减排示范钢厂;(3)拓展近程资源,加快库存周转,以极致库存为公司敏捷经营赋能;(4)拓展优质资源,优化物流组织,打造成本最优采购体系;(5)追求极致效率,保持稳定顺行,打造高效率集约化产线)坚持近地化销售策略,产销研一体协同推进,开拓区域市场新局面;(7)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质量铸根基,重塑“三峰”产品市场竞争力;(8)构建大物流体系,强化全过程管控,多引擎驱动物流降本;(9)聚焦现场管理,夯实责任体系,增强设备体系保障能力;(10)加强资金风险管理,践行“算账投资”方略,筑牢公司资金安全防线)深化管理变革,激发企业动能,催生“前中后台”高效协同新业态;(12)强化定岗定编,深化协力变革,打造人力资源高效能;(13)加快产业园、生态圈布局,打造和谐共生新模式。

  1.风险:全球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公司生产所采用的大宗原燃料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供给端的矿山产量、运输成本,需求端的钢铁产量、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他政策、国际形势和季节性因素影响,面临一定的原燃料价格波动风险。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的稳定性也受到挑战,包括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采购成本和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2025年,公司将持续秉持“降本增效是抵御风险的关键”理念,深化“资源拓展、结构优化、渠道优化、物流优化、模式创新”的采购策略,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围绕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公司将致力于构建更加稳健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强化供应商准入评价、业绩考核、年度评审等环节,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新的采购模式,以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2.风险: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行业内需不足外需收缩,公司面临一定经营压力。

  应对措施:2025年,公司将坚持算账经营,秉承“一切成本皆可降”的原则,推行极致成本,围绕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推进生产过程提效。追求极致效率,产品创新突破,以效益优先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精品开发力度为驱动,提高品种钢开发能力,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结合区域定位,提高高效化制造能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重庆钢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本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